【意识影像】电影《JAGAT》:如果命运能选择

文 / 刘嘉美

(下文部分内容涉及剧透,请斟酌阅读)

“在马来西亚,有关华人的问题,就是种族的问题;至于有关印度人的问题,那就不是问题了。”恐怕这则黑色幽默,确实能反映部份现实,印裔族群常以三大族群之一地被提及,但有关他们的处境和问题,在主流言论中却总是缺席。

最近上映的本地泰米尔电影《JAGAT》,将原来鲜少被谈论的马来西亚印裔群体问题,从屏幕带到现实,主角Apoy,是一名充满心思创意,又拥有一双艺术巧手的小学生,偏偏教育制度只要求好分数,好学生的标淮是乘数表能否倒背如流。

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敌不过疆固的教育制度,评分制度、UPSR、传统教育方式、不可被挑战的老师,学校正是社会的缩影,成绩就是唯一,成败论英雄,怎容得下更多的可能?

偏偏为人父母者,总想象知识能改变命运,自己过得不好,便寄望孩子能挣脱自己挣不开的命运。Apoy父亲曾是园丘工人,后来失业了,便在碳窑工作,赚的都是辛苦血汗钱,在高温暗黑的碳窑场,焖烧出难解的焦躁,面对孩子,期望与爱深埋在劳动后倦极的身驱,来到口中却翻译出最严厉的恶言。

那不单是剧情使然,在1970年代,新经济政策出台,无法保障印裔低下阶层,过去多在园丘工作的印裔工人陆续被外籍移工取代,失业工人来到城市,迎面的不是往上爬的机会,而是成为城市边缘的新贫。失业是集体命运,也为接续的问题抛下序幕。 找不到工作,生活的压迫不会因此而放轻力度,“找吃”只能来到地下经济,帮派代表着工作机会与收入,就如剧中的印裔青年,Apoy的叔叔,看着大哥只能拿着草绳充当皮带缚着裤头,把心一横加入黑社会,图个出头机会,说是他主动加入,倒不如说是无选择下的选择。

在很多人的笼统印象中,加入黑社会的多为印裔,这印象原来也附合现实,据统计,全马约有四万名黑社会成员,当中70%全是印裔,纵使印裔人口只占全国7%。

半岛电视台曾明查暗访,访问国内的黑社会成员,成员坦诚加入旨在有工作、有收入,而且还有保护。可是,加入黑社会是条不归路,易入难出如戏内剧情。帮派大哥招揽新兵,尤爱内陆森林的原住民和印裔青年,贪图他们在主流社会无选择,加入后就分派到各单位:收数、偷抢、性交易场所、贩卖毒品、甚至买凶杀人等各种有组织罪案。

10014802_1155151384514171_4573648772174073560_o

照片取自JAGAT 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agatthemovie

别以为印度群体是铁板一块,印度社群内部也是个“M型社会”,差异极大。政治经济地位悬殊,一方是专业人士生意人,另一方则是社会边缘的低层。罪案、贫穷、帮派全是互为的,没有人或没有某个种族,天生就残暴爱犯罪。选择以暴易暴,只因身处在更大的暴力当中。

剧末,Apoy身处垃圾山,接过了帮派成员递给他的那根香烟,那是否意味着他已选择了未来的路?在他身边的成人,那总是恶言相向的严父、不讲道路的老师、显示软弱一面的叔叔、曾鼓励他但最终吸毒暴毙的长辈,当这些成人的佳模皆破灭,还有什么可参照?或者,电影是要提醒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,剩下的只有当年国大党大会时马哈迪的致辞,那些对印度社群下的承诺,在背景中虚空地回荡。

编按:本文首先发表于《光明日报》,经作者同意转载至《街报》。

 

留下评论